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James Diamond教授来访并做“犹太教经典解释”系列讲座

◎文/王 笑

2018年4月11日至22日,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犹太教经典解释”系列讲座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1721成功举办。讲座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董修元主持,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James Diamond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对犹太教的各种释经进路做了精彩的讲解。讲座分为六次,每次3课时。

4月11日第一次讲座的题目为“爱如死之坚强:对上帝的爱和对人的爱”。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Diamond教授围绕“爱”这个关键词展开讲解。他指出“爱”的词根ahav)在希伯来圣经中共出现248次,其中有47次表达人类的爱,40%出现在《雅歌》中,包括父母之间、兄弟(朋友)之间、两性之间、夫妻之间的爱。从亚当和夏娃、示剑和底拿、所罗门和外邦女子的故事中,Diamond教授指出“爱”这个词总是和“依附、紧靠”(davaq)连在一起。而从亚伯拉罕对儿子以撒、妻子撒拉与夏甲和以实玛利所做的事中可以看出,他舍弃了人间之爱。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对大卫的爱,更是说明了如果不保持对自己身份的认同,爱可能会招致灾难。“爱如死般坚强”正是出自《雅歌》8:6,而在希伯来圣经中多次出现的“印章”(hotam)一词则代表了个人的身份。

4月12日的讲座题目为“上帝的名字”。山东大学饶宗颐宗教与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一级教授李炽昌出席了本次讲座。Diamond教授重点讲解了四字圣名Tetragrammaton以及学者们对于它的不同解释。在《出埃及记》3:14中,上帝介绍自己为:我是我所是(I will be who I will be)。Diamond教授介绍了拉比犹太教释经权威Rashi、Nahmanides与迈蒙尼德的观点:Rashi认为神与人类存在相互关系;Nahmanides相信其他神性力量的存在;迈蒙尼德认为神是绝对的存在者、是抽象的,完全不受其他存在者的影响。Diamond教授提到,在塔木德贤哲看来,人们打招呼时会使用神的名字,丈夫怀疑妻子不贞时祭司所主持的仪式中会在水中化去写有圣名的诅咒(民数记,第5章),这些都是为了建立人间和平而对尊崇圣名的诫命做出妥协的特例。

第三次讲座于4月16日开展,题目为“亚伦的儿子:关于殉道者的第一次争辩”。傅有德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利未记第9章和13章中,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的火烧死。拉比释经家们将他们的死与约伯联系起来,视为最早的义人殉道事迹。Diamond教授详细讲解了Rashi、Nahmanides以及Rashi的外孙Rashbam对于拿答、亚比户之死以及亚伦沉默的看法。Rashi认为摩西是先知,事先知道献祭时会有义人作为牺牲殉道;Nahmanides认为摩西是神学家,他知道耶和华的思想和意图;Rashbam则关注亚伦的祭司身份,沉默是因为其职责所在。

4月18日,名为“我们都相信相同的上帝吗”的讲座如期开展。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谢文郁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Diamond教授比较了不同学者对于“上帝”概念的不同诠释,详细讲解了早期拉比、Rashi、迈蒙尼德和Nahmanides等人心目中的上帝。Rashi认为人们由于经历不同,可能会看到不同的上帝。Nahmanides认为十诫中的第一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是YHVH你的神”;第二部分是“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第二部分证明第一部分的存在。Bahag认为重要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其头脑中的思想。喀巴拉认为上帝由不同部分组成。迈蒙尼德反对Bahag的观点,他认为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重要的是凭借自身的理智去证明它。同时,在迈蒙尼德看来,喀巴拉和Nahmanides所描述的上帝是想象的产物,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4月20日即第五次讲座的主题是“迈蒙尼德和Nahmanides关于犹太身份、记忆和历史的对立观点”。Diamond教授首先讲解了迈蒙尼德《律法再述》(Mishneh Torah)中对亚伯拉罕生平的记述:他生活在偶像崇拜的时代,亚伯拉罕通过观察和思考独立达到一神论信念,通过与人们辩论、让他们接受一神崇拜。在Nahmanides看来,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上帝为什么选择亚伯拉罕,圣经关于诸先祖的叙事实质上包含了全部人类历史的原型,从中可以得知现在和未来的进程。关于割礼,Diamond教授列举了Nahmanides、迈蒙尼德和其他拉比的看法。Nahmanides认为割礼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通过血统可以传承,是实体性的神圣性;迈蒙尼德将割礼看作观念的转变,是象征性的神圣性;而后世拉比大多对割礼作实体性的理解。

4月22日,Diamond教授讲解了哈西德拉比Rebbe Shapira(1889-1943)在二战期间华沙隔都的布道,给讲座划上圆满句号。Shapira的首次布道为1939年9月,最后一次布道为1942年7月18日。在此期间,面对苦难和屠杀,Shapira的思想发生转变,从开始将纳粹的迫害视为西方反犹史的又一次重演,到逐渐认识到这一灾难的历史独特性,从哈西德主义的泛神论观念出发,主张通过对苦难的深切体验克服自我、与神性沟通,进而使神体会到人的痛苦,中止这一试炼过程。Diamond教授指出,Shapira对撒拉之死的解释集中体现了这种神学观点,他认为撒拉之死与亚伯拉罕献祭以撒有因果关联,因为任何一位母亲都不能无动于衷的听到自己孩子的死讯,圣经对撒拉寿命的计数方式透露出先知摩西(拉比犹太教传统认为他是五经的作者)借此提醒上帝体察人性的意图。

本次系列讲座历时11天,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山东大学其他学院及外校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期间,老师与同学提问、交流不断,论学气氛热烈。大家对犹太教经典有了基础的了解并深化了对于拉比释经方法的认识。最后,董修元博士总结讲座并致辞,Diamond教授与老师、同学们合影留念,本次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上一条:“天人讲堂”第100期顺利举办

下一条:中心主办第一期“东亚人文青年学者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