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李志鸿“明清以来闽浙赣的宝卷、图像与仪式”讲座纪要

文/王家强

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志鸿研究员应山东大学饶宗颐宗教与中国文化研究所邀请,为我校宗教学系的本科生举行了题为“明清以来闽浙赣的宝卷、图像与仪式”的讲座。这场讲座同时也是“中国民间宗教”课程的一次授课活动,属于山大宗教学系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

李志鸿研究员认为:宝卷是唐五代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成的一种传播宗教的艺术形式,是独立于佛经、道藏外的另一中国传统宗教的经典;因不同地域宗教情况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刊本宝卷曾衍生出了新的抄本宝卷,这反映了民众自己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宗教的理解。他指出:抄本宝卷对研究民间宗教的教派历史、仪式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闽浙赣地区的罗祖教在诵念《大乘五部六册》时,往往配合以其它抄本宝卷如《大乘宗谱》《大乘经开香本》《大乘作用》,以及相关的超度仪式文书和雷法抄本,而这些抄本宝卷多为以往学界所未见。李志鸿研究员又通过抄本宝卷讨论了“正统”和“民间”宗教的关系,认为:正统宗教与民间宗教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以烧香、拜佛、吃斋、念经为表现形式的民间宗教活动是宗教多元化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维持宗教生态平衡的关键;闽西的佛僧、火居道士和罗祖教徒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共生共融的关系,他们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当代知识分子所塑造的完全独立的教派之别,他们的宗教身份的模糊性,也使得诸多的抄本宝卷融摄了佛教的斋供仪式、道教的雷法等。与此同时,李志鸿还用PPT展示了其自2009年开始在闽西、赣南和浙西南搜集的罗教师徒授受之各种“秘本”(抄本宝卷),令听众大开眼界。

鉴于宝卷内容的宗教性、仪式表演的艺术性、家族或法脉传承的历史性,李志鸿研究员鼓励同学们应从多学科、多视角去认识刊本宝卷和抄本宝卷,并主张田野考察和文献解读并重:一方面,可以通过考察活态的民俗活动了解宝卷及其宣讲形式,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河北保定、廊坊、沧州的民间音乐会;另一方面,还应关注那些经过学者汇编成册的宝卷文本,以及海外图书馆(如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和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电子化宝卷资料。李志鸿研究员认为:民间宗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是重要的文化宝库,同学们尽可放宽眼界,在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下,对民间宗教进行考察。

本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吸引了大量的校内外人员参与,并引发了听众的热烈讨论。山东大学宗教学系2019、2020级本科生所提问题,李志鸿研究员都逐一进行了回答。此外,上海师范大学侯冲教授也在线上对宝卷与科仪抄本之间的关系(即宝卷概念之界定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对所涉及的佛教斋供仪式进行了简要阐释;陕西师范大学李永平教授、齐鲁工业大学赵芃教授亦热情地参与了讨论。本次讲座,对于山东大学宗教学系“中国民间宗教”课程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上一条:胡孝忠副教授受聘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研究员

下一条: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为山东省与以色列交流合作研究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