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赵泽锋
9月27日,美国波士顿大学宗教学系荣休教授孔丽维(Livia Kohn)借参加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之机来到山东大学,为山大的宗教学专业本科生举行了一场题为“道教修炼中的时间模式”(Modes of Time in Daoist Cultivation)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郭武教授主持,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也热情地参与其中。
孔丽维教授将道教修炼划分为康养(Healing)、长寿(Longevity)、成仙(Immortality)三个层次,认为康养旨在修复生命能量流、长寿意在和谐自然而延长生命、成仙则是试图获得精神性超越。而在不同的层次中,道教修炼的“时间模式”是不一样的,例如:康养主要是“还”(Renewal)与“复”(Recovery),亦即试图契合宇宙周期、改善生命能量,属于顺从时间(Bow to time)的阶段;长寿实是“反”或“返”(Return),亦即返回道境、息于寂静,属于超越时间(Go beyond time)的范围;成仙则是“逆”(Reversal),亦即返老还童、长生不朽,属于控制时间(Control time)的境界。孔丽维教授认为,上述修炼时间模式,实际上与道教哲学关于“道”的存在及万物运动之认识有着关系。

孔丽维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曾任波士顿大学宗教和东亚研究讲席教授,现为西方道教学术出版机构——三松出版社总编、学术期刊《道教研究》主编,已出版《道教手册》(Daoism Handbook)、《道教与中国文化》(Daoism and Chinese Culture)、《中古道教的宫观生活》(Monastic Life in Medieval Daoism)等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她的精彩演讲,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在讨论环节中,宗教学专业2021级、2022级的同学踊跃提问,涉及如何理解相关名词术语、怎样感知修炼的各个阶段、道教与西方宗教修行模式的异同等问题,孔丽维教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解答。
(审核:郭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