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人讲堂 >> 正文

天人讲堂(118讲):丁立群谈“当代全球化:建构何种普遍性?”

通讯员/王笑

3月20日,原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黑龙江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丁立群教授做客“天人讲堂”118讲,带来了一场题为“当代全球化:建构何种普遍性?”的讲座。

本次讲座分为三部分:一,“全球性”和“普遍性”概念的解读;二,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作为一种消极的非建设性逻辑;三,积极性建设性逻辑的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

丁立群首先界定了“全球化”和“普遍性”两个概念。“全球化”即把全球变成一个系统,它的建构能够解决一些非全球化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丁立群看来,全球化分别三个阶段:殖民主义扩张式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和总体全球化。全球化是从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始的。而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开始了经济全球化时期,打破了区域性和民族性的封闭状态。其表现形式为各种各样的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最后,随着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完成,当代全球化的序幕已经正式拉开,进入到了总体全球化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放在一起,构成了总体全球化。“普遍性”即全球化所构造的一种普遍规则和共同理想。全球化是构造普遍规则的过程,构造全球发展理念的问题,是破和立的过程。

接下来,讲座进入到当代全球化的问题,丁立群指出,当代全球化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文化逻辑: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从总体来看,当代全球化可以理解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东方与西方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文化同质化和文化异质化。西方发达国家提倡文化同质化,意图借全球化之力,把自己的文化模式普遍化,同化第三世界的民族文化,即:整个世界都要西化。与此相反,第三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感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的压力,纷纷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具有一种异质化、特殊化的倾向。实际上,二者背后蕴含了不同的逻辑: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文化进化论,是发达国家所认可的一种全球化的文化逻辑,分为古典文化进化论和新文化进化论,古典文化进化论包含了两个意识形态因素:西方中心主义,落后国家必须要走西方之路。丁立群认为,这里的预设性很强。新进化论学派吸取了相对进化论的思想,提出了与古典进化论不同的观点:它把进化分为特殊进化和普遍进化。特殊进化,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对特定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特化,离开了这种特定环境,文化就会死亡,它缺乏一种普遍适应的能力,缺乏对其他环境的适应性。于此,丁立群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特化。普遍进化是一种文化对多种环境的普遍适应过程。新文化进化论强调普遍进化,不强调特殊进化。

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在霸道的西方文化模式的冲击下,求助于相对主义的文化逻辑,以求自保。文化相对主义也是西方文化世界的思想产品,它拒绝用低级或高级、先进或落后去评价一种文化,认为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相对主义的这种观点是非西方中心论,成为落后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保护本民族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策略和逻辑。

最后,在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解读后,丁立群指出二者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文化进化论否定了文化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其坚持的西方中心论为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辩护。文化相对论对于落后民族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则具有复杂的意义。一方面,文化相对论对发展中国家保护本民族文化起到了应起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理论过分强调文化价值的相对性,否认不同文化形态的可比较性,因而,否定了文化的时代行和整体性,具有文化保守主义性质。以上两种文化逻辑在全球化中处于极端对立,无法建立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全球文化互动规范,无法建立新的普遍性。在批判这两种文化观点的基础之上,丁立群认为,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提出新的理念。这种新的理念就是中国政府当前提倡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各民族在面对自然、社会、发展问题时,它的选择、行动和结果是息息相关的,它的命运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必须共同的原则,采取共同的行动。这是一种超大、超级的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方案,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丁立群对此有四点理解。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当代全球化的明确定位,它的核心价值是由世界各民族的价值凝结而成,它的提出意味着全球化新转向的完成,即总体全球化已经成型。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还意味着当代全球化已经由初期的消极的消解性逻辑进入到积极的建设性逻辑。它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当代全球化已经进入到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逻辑轨道上来了。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使当代全球化的普遍理念由西方的普世价值转换为人类的共同价值。丁立群阐明了普世价值和共同价值的区别:普世价值被界定在西方价值上,是一种特殊价值;共同价值则是世界各民族的一种共善。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使中国道路的特殊性维度升华为普遍性维度。特色不是去发现的,而是去创造的。所谓特色就是在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本质上凝聚着改革、开放和创新的精神内涵,并非特化。

本期“天人讲堂”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讲座通过腾讯会议以线上的形式进行。听众就第一次全球化与第二次全球化的区别、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价值共同体的差异性、如何找到各民族的共善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上一条:天人讲堂(119讲):陈明谈“儒教的世界图景与文明论意义”

下一条:天人讲堂(117讲):张志刚教授谈“宗教中国化与世界宗教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