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李鹏侨
2025年1月6日至9日,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海涛副教授受邀率团访问韩国国立江原大学,参加第一届国际哲学实践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ilosophical Practice)。本次会议主题为“Transdisciplinary Dialogue for Establishing Philosophical Practice(建立哲学实践的跨学科对话)”。会议旨在将东亚儒·释·道、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讨论,推进至哲学的实践与应用层面。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宗教学系博士研究生田泽人,硕士研究生江李鹏侨、刘致宁一同参会并发表学术论文。

会议开幕式上,江原大学哲学系金熙教授对山东大学师生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江原大学哲学系BK21 Four 4CP事业团组对哲学实践的理解,点明了本次会议的主题立意。李海涛副教授代表山东大学访问团队在开幕式致辞,向与会方介绍了山东大学在人文东亚研究和东亚宗教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期待双方未来在学术对话、学生培养等各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与合作。

此次会议以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为主体,在充分尊重研究生学养和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会议的立场上,为研究生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我方代表师生在会议期间发表了六篇论文,涵盖了佛教、道教、中西比较哲学等领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哲学实践主题的学术线索,反映了研究特色。同时,我方代表与江原大学哲学系师生,以及日本东亚大学和印度Nehru大学参会人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综合讨论。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宗教学系田泽人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浅谈道教雷法中天象观测与身体修炼的关系》,集中探讨宋代道教降雷法中的祷雨仪式,指出了雷法中的内炼方法与气象观测理论与以往道教的区别,论述了身体-神将-气象三者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宋代以来道教特殊的宇宙观和身体观。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宗教学系江李鹏侨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修证一等:日僧道元的禅法修行观》,以递进的结构,从道元对坐禅正法的阐述与对其他坐禅观的批判中看到道元坐禅观的主要特征,随后注意讨论了围绕着“修证一等”的“身心脱落”、“现成公案”、“有时”等概念的含义及其对道元“修证一等”禅法修行观的理论支撑。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宗教学系刘致宁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920-1948年济南净居寺与近代东亚佛教的交涉》,通过分析1920年至1948年期间山东济南净居寺与佛教同愿会、日本佛教界之间的交涉,探讨此时期净居寺受日方政府、日伪政权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对立影响下,自治权的不稳定性及其没落所具有的时代性和独特性,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日佛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各方学者对此次会议的学术交流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会议闭幕式上,李海涛副教授表示,此次会议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之间的多元对话特点,与山东大学人文东亚研究团队所关注的跨学科的东亚思考高度契合,同时对研究生的学术发表给予了充分尊重,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训练和国际视野的开拓具有重要作用。金熙教授表示,东亚研究是学界的共同目标,本次会议对获取学术灵感,促进学术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表达了对未来进一步加强学术互动的期望。
韩国国立江原大学创办于1947年,是韩国中央政府直属的十所国立旗帜大学之一,也是韩国东部地区规模最大、实力较为雄厚的国立综合性重点大学。其哲学学科以实事求是为教学基础,以通过批判性地、深思熟虑地反思人类和世界的各种问题来培养实践型爱智者为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