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中心主办“东方的宗教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日本哲学会2018学术年会

/张舒晴

2018年10月12-15日,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与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东方的宗教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日本哲学会2018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及日本名古屋经济大学、立命馆大学、北海道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2018年10月13日上午8:30-8:50,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1408会议室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华日本哲学会秘书长、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李海涛副教授主持,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陈坚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青研究员分别致开幕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山东大学,共同探讨东方宗教,特别是日本宗教、哲学与思想文化研究领域的诸多议题。

此次会议中,分别进行了三场主旨演讲。

第一场主旨演讲由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郭连友教授主持与评议,围绕“东亚的宗教世界”议题共有三位发言人:

1)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青研究员做了题为《井上圆了与蔡元培宗教思想的比较研究》的主题报告,指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蔡元培早期曾致力于从日本引进西方近代学术,尤其是在关于哲学与宗教、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上深受日本近代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的启发。但井上是以“科学”的方法和“哲学”的逻辑来论证“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意义和价值,而蔡元培无论是主张“佛教护国”论还是“科学救国”论,都是以把中国建设为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化强国这一政治诉求作为出发点。蔡元培与井上圆了的宗教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折射与反映。

2)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刘岳兵教授做了题为《朱谦之与日本哲学思想研究》的主题报告,指出朱谦之是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研究著作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民国时期,朱谦之以自己的历史哲学为基础,对日本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还是在理论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他都进行了不懈努力,为中国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系统地分析和总结朱谦之的日本哲学思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不仅对整理学术史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推进现在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3)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牛建科教授做了题为《平田笃胤的神灵观及天地生成论》的主题报告,认为无论是平田笃胤的主宰神观念、“祸津日神”观,还是其天地生成论,都是在日本传统神道思想,尤其是在本居宣长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超越,显示了平田笃胤思想的独自性。虽说是神道宗教思想,但是,平田笃胤也不绝对迷信师说,而是敢于指出师说之错误所在,这正是其能够成一家之说(被学界称为“平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在。

第二场主旨演讲由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韦立新教授担任主持和评议,围绕“日本哲学与宗教”的议题共有三位发言人:

4)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陈化北做了题为《富永仲基的“诚之道”》的主题报告,指出富永仲基在对儒教、佛教、神道教的弊端及日本当时崇古媚外的学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诚之道”的主张,其核心是抑恶行善。“诚之道”着眼于客观现实,注重践行,重视结果,趋利避害,表现为行为功利主义的基本特征。“诚之道”要求人们遵循事实上是儒教的、同时也是现实的伦理道德。“诚之道”可以说是富裕的商人阶级重视现实、讲究效用、追求功利、满足现状的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这可以说是“诚之道”的精神实质。“诚之道”是一个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凡是以“树善”“为善”为目标的学说、派别都是符合“诚之道”的,因而都是可以共存的。这反映出了富永仲基既具批判性又富包容性的多元主义价值观。

5)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徐晓风教授做了题为《德川幕府“孝”的思想研究》的主题报告,指出“孝”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影响不仅在中国社会,而且还和中国文化一起传入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日本大量吸收宋明理学,形成了学习引进中国儒学的第二个高潮,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本文认为,研究德川幕府时代的意识形态“孝”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孝”在日本历史上曾经为统治阶级大力提倡,并且以法律手段推行“孝”。在“孝”的问题上,日本不是像中国那样直接用“孝”实现自己的统治,以“忠”为主的日本统治阶级的道德实践是通过“孝”来凝聚国民,“孝”是“忠”的辅助手段。

6)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吴光辉教授做了题为《西谷启治的历史哲学》的主题报告,指出西谷启治的生涯几乎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西谷启治的历史哲学即是通过这样的人生体验而构筑起来的。以1945年为界,西谷启治的哲学可以大致分为前期的“世界史的哲学”与后期的“空”的历史哲学。前期的“世界史的哲学”是基于“大东亚共荣圈”的政治理念,强调近代日本之历史使命的历史哲学;后者的“空”的历史哲学则是面对现代社会的“虚无主义”的深层危机,强调“通过虚无主义而超越虚无主义”的历史哲学。就整体而言,西谷启治始终坚持以“世界”为场域、以“超越”为主题、以“绝对无”为根本的哲学立场,尤其是到了后期,西谷启治积极展开世界性的哲学对话,亦给我们留下了借鉴与启发。

第三场主旨演讲由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林美茂教授担任主持和评议,围绕“日本思想与文化”的议题共有五位发言人:

7)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名古屋经济大学李彩华教授做了题为《梁啓超と章炳麟のアジア主義言説——近代日本のアジア主義への対応の視点から》的主题报告,指出明治維新を手本に中国近代革命の道を探求するというナショナルな使命を背負った梁啓超と章炳麟は、同じく被抑圧民族のスタンスから明治日本のアジア主義の内実と目的の欺瞞性を指摘し、日本型アジア主義の膨張的な性格を排斥したアジア連帯の構想を提示するにいたった。本稿は、近代日本のアジア主義への対応の視点から、梁啓超と章炳麟のアジア主義言説を考察し、『佳人之奇遇』人種論アジア主義批判「亜州和親会」といったキーワードをもとに、期待同調から警戒批判へと変転してゆく彼らの思想の軌跡を浮かび上がらせた。抑圧される側のアジア主義言説として、とりわけ章炳麟の「亜洲和親会」の試みは、当時においてのみならず、今日のアジア概念、あるいはアジア共同体概念を考えるうえでも貴重な思想的資源になると指摘した。

8)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工业大学范景武教授做了题为《神道文献整理与帝陵神道研究》的主题报告,指出整理神道文献属于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帝陵神道可谓科研活动的开创性工作。基于历朝历代的浩如烟海的神道文献,可以梳理出内存于政治、历史、哲学、文学、建筑、美学、宗教、民俗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的神道内涵、脉络与实质,而反思作为“历史遗存”和“文化遗迹”的皇帝陵园及其神道,可以挖掘帝陵神道所内化的文化基因、思想内容和哲学意味,从而解读中国特殊社会阶层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陵寝建筑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以及帝陵神道如何体现自然环境、生态智慧和宗教文化一体发展等历史课题与现实问题。

9)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晓靓教授做了题为《北一辉的“国家改造”思想探析》的主题报告,指出北一辉的“国家改造”思想是其法西斯主义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与中美英交恶,陷入国际孤立的历史条件之下,它对日本社会各阶层的渗透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230年代日本朝着法西斯化方向的国家转型,不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北一辉“国家改造”思想中的天皇观将天皇的政治价值由“传统的象征”转变成了“革命的象征”,最终在昭和政治史中发挥了悖论式的作用。

10)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李萍教授做了题为《试论喫茶及其意象——从< 喫茶养生记>谈起》的主题报告,指出在中国,“喫茶”的说法在唐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但还留存于佛教文献和地方茶文化中。荣西的《喫茶养生记》写于他从南宋留学回国后,他在书中将“喫茶”理解为治疗行为,这既不同于当时中国宋代士大夫阶层的茶文化,也有别于日本贵族自中国唐代接受的茶理念。荣西从养生入手借治身以治心,推广喫茶中的心身一体,由此构建日本新兴武士阶层的“士文化”。

11)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邢永凤教授做了题为《宋代日本木材的输入与渡日宋海商的佛教信仰》的主题报告,指出宋日之间民间贸易往来频繁,海商自由往返于两国之间,成为两国交涉的主要承担者。他们滞留或长期居住在日本博多及其周围进行贸易活动,也将其信仰带到当地,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两国间的木材流通。木材流通讲述着跨境群体宋海商的信仰,描绘着跨越海洋的多个地域之间的连动,为中日交流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8年10月13日下午和10月14日上午,大会进行了分组分场会议,共分为三组。

第一组共有三场发表会。第一场议题为“日本儒释道”,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史少博教授主持兼评议,山东大学李月珊讲师发表论文《日本近世初期林家儒者的孔庙祭祀、家业与儒教》、北京大学刘莹博士发表论文《“归儒”何必“排佛”——藤原惺窝之“排佛”辨》、湖南科技学院王晚霞副教授发表论文《日本镰仓、室町时代的濂溪学》、南开大学秦莲星博士发表论文《“国家神道”概念再考——以加藤玄智“国家神道”论为中心》、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宋琦博士发表论文《江户时代神儒佛三教思想中的儒教》。第二场议题为“日本四书学”,由南开大学刘雨珍教授主持兼评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史少博教授发表论文《日本对< 易经>研究的路径》、南开大学王起博士发表论文《山鹿素行< 四书句读大全>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晓明讲师发表论文《日本孟学史考——从中世禅林到近世儒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昝贵军博士发表论文《荻生徂徕的圣人观——孔子非圣人》。第三场议题为“日本近代哲学”,由中山大学廖钦彬副教授主持兼评议,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徐金凤副教授发表论文《九鬼周造与海德格尔》、湖州师范学院邓习议副教授发表论文《广松哲学的佛教意蕴》、南开大学王萌博士发表论文《村冈典嗣“日本精神”论的形成》、日本立命馆大学路剑虹博士发表论文《和辻哲郎与“回归日本传统”:“情”-“德”-“理”的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李立业硕士发表论文《井上圆了的妖怪学与其哲学》。

第二组共有三场发表会。第一场议题为“中日文化交流”,由浙江工商大学江静教授主持兼评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丁国旗教授发表论文《平家物语中所表现的死亡美学》、浙江理工大学张丽山讲师发表论文《日本阴阳寮与中国天命思想》、北京工业大学顾春副教授发表论文《辛亥革命的两部约法与日本明治宪法》、华侨大学王静讲师发表论文《泰山府君祭:中国道教对古日本信仰之影响》。第二场议题为“日本政治思想史”,由山东大学邢永凤教授主持兼评议,山东大学西山尚志副教授发表论文《“疑古”与“释古”的前哨战》、山东财经大学吕超讲师发表论文《“近代的超克”论的另一种形式》、复旦大学商兆琦青年副研究员《丸山真男<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述评》、日本北海道大学关雅泉博士发表论文《林罗山的朝鲜观——以< 寄朝鲜国三官使>为中心》。第三场议题为“日本佛教文化”,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丁国旗教授主持兼评议,浙江工商大学江静教授发表论文《清末民国初年来华日本人笔下的普陀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菲菲副教授发表论文《论佛教东传对日本工匠精神的影响》、湘潭大学任传印讲师发表论文《论日本有马赖底禅师的佛教文学》、浙江大学张晓舟博士发表论文《渤海僧与日本僧交流事迹考述》。

第三组共有三场发表会。第一场议题为“中古佛教史”,由山东大学陈坚教授主持兼评议,山东师范大学陈艳玲副教授发表论文《中古俗人临终诸相所见佛教死亡观之影响》、同济大学陈毅立副教授发表论文《日本净土真宗之“自我”与“他者”》、兰州大学李婧硕士发表论文《释僧祐佛教史籍自注考述》、山东大学马丛丛博士发表论文《灵岩寺息庵碑托名邵元考》。第二场议题为“日本社会与文化”,由中国人民大学李萍教授主持兼评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管秀兰教授发表论文《当代日本青少年中国认识形成的建构分析与对策探讨》、山东大学王慧荣副教授发表论文《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近世日本女子教育》、郑州大学张燕燕讲师发表论文《古代日本女帝与天皇丧葬变化》、山西师范大学周云讲师发表论文《日本科幻动画中的“文明的冲突”》。第三场议题为“犹太教研究”,由山东大学赵杰教授主持兼评议,山东大学王强伟助理研究员发表论文《马克斯•韦伯的犹太教“先知”研究》、山东大学倪爱霞博士发表论文《中国古代犹太人视域中的摩西形象》、山东大学孙博士发表论文《散居与编修:希伯来圣经< 创世记>37-50章之约瑟之谜》、山东大学田海燕博士发表论文《古代近东法律背景下的摩西法典》。

主旨演讲和分组发表与讨论结束后,大会还行了闭幕式。中华日本哲学会秘书长、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李海涛副教授主持闭幕式,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日本哲学与思想文化”优秀研究成果评选负责人刘岳兵教授公布了中华日本哲学会2017年度“日本哲学与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奖获奖情况,共评选出论文类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由中华日本哲学会王青会长分别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最后,由主办方代表、中华日本哲学会王青会长,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牛建科副主任分别致闭幕辞。

 

上一条:中心人员参加第三届“饶学联汇”分享交流会

下一条:“新时代中国宗教及其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