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郭武教授论“生命”与“生活”:理解道教学说的两个维度

/郭卫娜

612日,云南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武教授来访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带来一场题为“‘生命’‘生活’:理解道教学说的两个维度的报告。

郭武教授先阐述了报告题目的缘起。他指出,近些年,学术界和道教界同时都提炼了两种说法,即“生命道教”和“生活道教”。但是他不太认同越来越流行的“生命道教”的单一提法,因为在他看来,道教的特点并不只有“生命”的一面,还有“生活”这一面。“生命”指的是道教中超越性的追求;而“生活”指的是人的世俗和现实层面。

随后,郭教授梳理了“生命道教”和“生活道教”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来说,“生命道教”发端于生命哲学的说法。早期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是成仙。但中国社科院的冯国超先生在《析道教生命哲学》一文中,认为这种核心信仰的说法应该称为“生命哲学”,即道教的实质是关于生命的哲学。自此而后学术界一直延用生命哲学的说法。而“生活道教”的提法则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关于道教文化现代性的研讨会中,道教界人士以“生活道教”为主题,做了《践行生活道教,德臻人间仙境》的报告,认为道教是一种富于理想而又积极投入生活的宗教,且道教应该承继传统、面向当代。但是,郭武教授认为这两种说法不全面,因为在道教中“生命”指向的是成仙,“生活”指向的是人道和现实。二者看起来是对立的,实则是统一而圆融的,故要想理解道教思想,应该同时从这两个维度出发。他进一步认为,成仙是道教的基础,有生命和出世的一面,但此“仙”是人的变体。因为道教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固然要回答终极性的东西,但由于人的生存性,还要回答人如何生活、如何与人相处等问题。“仙道”和“人道”的关系便是“人道是仙道之阶,仙道是人道之极”。比如净明道的“八宝垂训”,即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实践好这八种训诫,便能位列仙班。同样,治国和治身也是类似的关系。除此之外,道教还倡导信徒要主动帮助现实社会中的人,这就涉及到“渡己”和“渡人”的关系,最早在汉朝的《太平经》中有所体现。

最后,郭武教授总结道,不论是治国还是治身,仙道抑或人道,渡己或者渡人,出世或者入世,都与“生命”和“生活”概念密不可分,这些概念成为道家思想的一体两面。无论是道教界还是学术界,如果想提炼出一个口号式的思想来表达对道教未来的发展期望,那么对二者的强调是缺一不可的。只强调一端必定会造成对另一端的遮蔽,而无助于认识道教思想的真谛。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报告并作点评,听众与主讲人就道教修炼、道教与社会热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上一条:中心主办“书誌学与东亚思想的互动”青年学者工作坊

下一条:著名学者Michael Meyer教授开设“现代犹太教潮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