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天人讲堂(114讲):金泽谈“作为认知路径的宗教人类学”

文/王笑

10月14日,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金泽做客“天人讲堂”第114讲,带来一场题为“作为认知路径的宗教人类学”的讲座。

讲座伊始,金泽对“宗教人类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解释。他指出,人类学是历史的产物,有它自己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宗教人类学是宗教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学科,我们可以从“透过宗教来认识人类、人类的文化、人类社会”这个角度来理解宗教人类学,即用人类学的方法、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宗教。宗教人类学作为一种认知路径,通过梳理宗教的来龙去脉,解析宗教传统的累积与变迁,探寻复杂的宗教历史社会现象蕴含的文化意义。

接下来,金泽梳理了宗教人类学作为一个学科,和宗教学原理、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的区别。他特别提到,宗教人类学的研究重点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的脉络,不同于宗教史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考据和梳理。从纵向来看,宗教学原理立足于哲学层面,研究宗教的本质、基本构成、发展规律,对宗教现象作出总结和概括。宗教人类学则立足于文化层面,研究宗教事项在整个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意义和功能。从横向来看,宗教学可以分为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地理学、宗教现象学等。关于宗教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区别是较难界定的,很难将二者分开。金泽谈到,从研究对象来说,宗教人类学更多的关注宗教团体如何形成及其发展,而宗教社会学更多侧重研究当代社会的构成,婚姻、家庭、、阶级、阶层、社团、政党等各个方面。从方法上来说,人类学更多的是一种参与式的观察,而社会学更多的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此外,宗教心理学探索宗教的心理层面,包括人类心理的改变、群体和个体对于实在的反映的不同形式等。宗教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广泛,观念、行为、音乐、舞蹈、戏剧都包括在里面。

最后,金泽指出宗教人类学实质上研究的是他者文化。研究者作为客观的观察者,与信仰者存在区别。他提出“主位”和“客位”两个概念并作出了解释:主位指调查对象,而客位指调查者。作为调查者要主动反思自己有没有主观性,因为先入为主的见解和倾向性的意见会影响客观性。

本期“天人讲堂”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讲座以线下和线上的形式同步进行。场内外听众就宗教人类学的重点是人类学还是宗教、研究宗教人类学是否需要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宗教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以及如何协调民俗性和宗教性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上一条:“回顾与反思:东方哲学研究”首届高峰论坛·2020 综述

下一条:谢文郁教授论文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