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天人讲堂(123讲):杨鹏谈“老子的历史突破与《道德经》的‘五元思想结构’”

文/王笑

12月27日,“掌上国学”创办人、中央电视台“学者读书”学者杨鹏做客“天人讲堂”第123讲,带来一场题为“老子的历史突破与《道德经》的‘五元思想结构’”的讲座。

本场讲座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从世界思想史的角度解读老子的历史突破;二,分析《道德经》的核心结构。

讲座伊始,杨鹏介绍了老子的大致情况。老子,春秋思想家,是周王室的守藏室史,“周收藏室史也”,具体工作包括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安排祭祀相关礼仪、记录历史提出建议、起草文件、颁布法令、档案法器储藏管理。他指出,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对于了解老子的生平背景十分重要。杨鹏认为,在讲老子的历史突破之前,必须了解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们最为关切的问题,因为老子的历史突破便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西周王朝早期,形成了以天命论为中心的政治神学。天命主宰,人当以德配天,这种“天命—德性”思想,由周公等开启,孔子继承。通过文物何尊和《尚书·皋陶谟》,杨鹏详述了周人的核心思想。他指出,周人具有强烈的天命意识,以天命为核心,围绕天命建构了道德、理智、刑法等的来源和规则,是一套完整的政治神学。德有根源,来自根本的主宰力量。上天惟德是辅,要巩固国家,就必须敬德。

接着,杨鹏强调老子的时代所面临的焦虑,便是天命论政治神学的消退。对思想家而言,确定秩序的根基是重中之重的时代使命。在天命论出现问题之后,老子的回应,即他的历史突破,是用“天道”替代了“天命。”“天命”的特质是上天的命令,是主观意志性的。“天道”上天之法,是自然秩序。对应到人间来说,老子认为宇宙的秩序以法为中心,而非以人的德性为中心。老子是第一位将“道”赋予本体论内涵,实现由“天命”向“天道”的转移的人。周公、孔子看到上天的主观意志性的一面,转化为人间德性的进取。老子看到上天的客观自然秩序的一面,转化为人间对客观之道的遵循。《论语》虽然也提到国“天道”概念,但没有论述,依旧把“天命”作为出发点。而《道德经》的出发点则是”天道“。

讲座的第二部分,杨鹏具体讲解了《道德经》的“五元思想结构”。一,“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老子认为存在一个本源,天下万物由它创造。这承接了西周的政治神学,两者不存在矛盾之处。二,“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之道的特征是利万物而不伤害万物。这个世界的主宰力量的特征是善,整个宇宙的秩序是有方向性的。此观点也是对周王朝的政治神学的承接。从宇宙起源来说,存在一个创始的力量;从宇宙目标来说,它是向善、向德、利而不害的,即《道德经》的宇宙起源论和宇宙目的论与周王朝保持了一致性。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道”的运行特征是阴阳相冲,这种冲的过程会走向和谐。只要开放竞争,自然会走向平衡与和谐。这是老子的超越与突破,在他之前并未出现过如此清晰的表达。不同于以前的中心结构,人类社会的秩序不再环绕某个中心,而是一个无中心的平衡结构。四,“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也。”根据周王朝的核心思想,“天命”具有特殊性。但在老子看来,上天的法则并不只落在某个人身上。“道”到处都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天道”的秩序。“天道”由特殊性向普遍性超越。五,“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而治,就是君王朝廷权力意志退守之治,追求一种自然的社会秩序,即不用君王朝廷的权力意志来运行的社会秩序。“天道”正是权力退守的宇宙观基础。

本期“天人讲堂”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讲座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听众就“德”字的最早出处、老子的“道”与《圣经》的“太初有道”的区别、“天命”的内容来源、先秦文化是否存在“约”的概念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上一条:傅有德教授获第十五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下一条:胡孝忠副教授受聘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