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刘致宁
11月19日晚,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Racheli Haliva副教授做客“庆祝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系列讲座”,题目是“The problem ofEvil in Medieval Jewish Philosophy(中世纪犹太哲学中的"恶"的问题)”。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王强伟副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Racheli以一系列假设性的坏事发生的情景作为引子,巧妙地揭示出了“恶(Evil)”这一概念的轮廓,随后她从希腊单词“Theodicy(神正论)”的说明,转向了关于上帝本质的深刻探讨——上帝究竟是好的还是恶的?她指出,倘若上帝允许坏事的发生,那么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他的全能性,即他有能力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随后,Racheli围绕“恶”这一议题,从传统的视角与中世纪哲学家的视角出发,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按照传统观点,上帝会选择惩罚恶人还是奖赏虔诚者。因此,传统犹太人在探讨神正论时,便面临着“如何解释完美神圣存在与世间邪恶并存”的困难。原因在于,传统意义上的诫命,即上帝的旨意,与其是否合乎逻辑、人们是否能理解无关。
紧接着,Racheli围绕犹太哲学家在调和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所产生的内在张力,表明了自己对中世纪犹太哲学研究的思考。根据迈蒙尼德在其著作《迷途指津》中的说法,恶的存在是由于人们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因此,一个人不可能完全避免邪恶,但可以通过了解自然秩序、学习自然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她重点阐释了中世纪犹太哲学家Joseph ibn kaspi的观点,Kaspi提出了哲学解释和神学解释结合的观点,一方面他接受了迈蒙尼德的哲学解释,另一方面补充了先知的信息,即后代要承担父母的罪孽后果。
讲座结束后,听众结合自己的理解,围绕“恶”这一主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