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傅有德著《他山之石:犹太之于中国》出版

傅有德著,《他山之石:犹太之于中国》,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版。


犹太与中国,时空相隔不可谓不悬远。二者之间能有何相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5·17”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本书的问题意识非常明确,即致力于通过犹太教与儒家传统的比较研究,呈现两种文明的特色与互通之处,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学理支持;进而系统考察犹太研究的学术演进以及犹太教直面现代社会而进行的革新与转型,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种来自“犹太”的外部借鉴。

首先,作者围绕一神教与多神教、神人关系与天人关系、先知与圣人、犹太教与儒家的孝道等主题,通过比较加深对于犹太教和儒家传统的认识,把握二者的异同和根本特点。研究显示,两大古老传统各有特色,但是也存在很多相通乃至相同之处,这是进行文明间交流对话的基本前提。

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指出,犹太文化的历史发展形态对于中国文化建设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通过对“犹太哲学”身份确立和发展样态的考察,作者指出,既然犹太哲学是用希腊哲学的概念和逻辑的方法对于犹太教传统的研究,而且在犹太文明中形成了一个蔚然大观的宗教哲学传统,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建构和发展中国哲学,为“中国哲学”的身份合法性问题以及当前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一个“犹太样板”。作者认为,犹太教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遭遇的世俗文化冲击以及由此而进行的主动调适,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经典范例。作者通过考察近现代以来的犹太人处理民族性与普遍性、传统与现代、神圣与世俗这三对矛盾关系的不懈努力,再现了犹太教实现现代转型的原因和历史轨迹,犹太教改革中采取的“两者兼顾”策略,对于当代中国学者正确处理“中西”“古今”和“圣俗”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最后,作者以其中国视角和中国立场审视犹太文化,总结并阐释了犹太精神的要义之所在,正是这些历经千年、辗转苦难积淀而成的犹太精神,使得犹太人成为一个卓尔不群的民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中国学者30年来从事犹太研究的心路历程。心系中国,放眼世界,立足时代,借鉴犹太,旨在成就一门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现实关怀的“汉语犹太学”。

上一条:“区域学术与道教研究”工作坊举行

下一条:“庆祝中以建交三十周年国际学者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