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要闻 >> 正文

天人讲堂(第129讲):卓新平谈“中国化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

通讯员/王笑 图/齐晓东

5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宗教学会名誉会长卓新平研究员做客“天人讲堂”第129讲,带来一场题为“中国化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的讲座。

关于中国特色宗教学话语体系建设,卓新平指出,当代中国宗教学的构建首先需要形成其基本概念、范畴体系,这也就是宗教学的话语体系建设。而这一话语体系又基于相关的知识体系,是在一定知识范畴内形成的,体现出其学科的专业性。为此,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好、运用好国际学术界所通用的话语体系及其专业表达,而且更需要强调这种汉语“宗教”概念的原创性和本土性。当代中国宗教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在中国历史处境中重新认识宗教的文化功能,发掘其思想文化积淀,弄清其话语言述之表达。我们应该利用丰富、优秀的中华宗教文化资源来发声,用正面形象和“中国好声音”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谐繁荣的景观,使世界可以听到并欣赏富有特色的中国宗教学话语表达。

关于如何创建当代中国宗教学的学术体系,卓新平认为,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态度认真而虚心地对待自宗教学开创以来发展出的各种研究方法,以一种“扬弃”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建设中国宗教学学术体系的基本考量。其根本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此来“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卓新平进一步指出,我们应结合中国实际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构建具有文化厚重的学术体系,并发展中国宗教作为“人文宗教”的全新认识,促进其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辩证批判的学术精神,西方宗教学的学术批评传统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和改进。

关于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宗教学的学科体系,卓新平指出,当代中国宗教学的发展,从广义而言可以涵括新中国70多年来的宗教学历程,就其体系构建的成熟时期来论则主要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人们对其研究方向和基本形态曾有过各种设想和理论阐述,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氛围和学术特色。但就其学科体系的全面及系统化而论,仍旧在构建进程中。卓新平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宗教学的发展经历的两次大的突破,并分析了当前制约宗教学学科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而他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分别构建宗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本期“天人讲堂”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听众就宗教学课题的申报及期刊论文的发表现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化的宗教学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审核:王强伟)

上一条:侯冲谈百回本《西游记》与佛教的关系

下一条:“以色列宗教、社会与政治”国际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