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glish
旧版入口
首页
基地概况
基地简介
机构设置
管理制度
师资队伍
专职人员
荣休人员
兼职人员
基地要闻
学术研究
科研项目
代表论著
获奖情况
人才培养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博士后
学术刊物
犹太研究
东亚宗教
学术资料
智库建设
天人讲堂
基地简报
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李炽昌:《希伯来智慧书及中的天人维度》(《圣经文学研究》2018)
普遍认为,人类在经典世界中的宗教著述里,共享了对人与神之理解的基本追寻。在历史、社会与政治进程中,大多数经典都不能孤立发展,也不能离开其他经典而被解释。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里,在宗教多元以及宗教群体毗邻的世界里,这样的情形尤为真实。但是,在对儒家与基督教进行比较研究的领域里,基于对神与人之理解的不同观念,学术的进路通常倾向于将两种传统一般化和两极化,总体而言,认为圣经宗教本质上是主张神权和超越的,而儒家传统基本主张以人为本,是人文主义的。本文仔细探察这种特征化描述,通过一种笔者提倡的文本/共处诠释方法,去解读希伯来智慧文本与儒家的《论语》,在两个不同的经典传统中发现常被忽略的方面。二者在人存在的超越与内蕴两个维度上存在张力,能够将二者维持在一种健康而具有创造性的平衡中的,是希伯来圣经与儒家《论语》中的智慧。
上一条:
谭鑫田、傅有德译:《斯宾诺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
下一条:
傅有德:《关于比较哲学方法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2017.8)
友情链接
国内相关机构:
国内相关机构
教育部社科网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犹太和以色列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犹太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
国外相关机构:
国外相关机构
美国哈佛大学犹太研究中心
美国芝加哥大学犹太研究中心
美国波士顿大学犹太研究中心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犹太研究所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犹太研究院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人文学院
德国汉堡大学迈蒙尼德高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