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傅有德:《人性-需要:审视文明类型与转型的新维度》(《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1期)

对于文明的类型与转型,国内多数学者局限于“古今-中西”的框架中,然而这一文明类型的划分看到的是文明的外在性,即时代性和地域性,忽视了文明的主体,即人本身。从人性-需要的新维度审视各种文明可以发现,人性及其需要的外显表现为文化,而文化要素的整体构成一种文明。人性-需要包含了物欲-生理、自保-安全、社群-归属、耻感-尊严、理性-认知、鉴赏-审美、信仰-超越等元素,由之衍生出同构性的诸文化要素和作为其整体的文明类型。于是,内在的人性-需要便构成了文明的本质,也成为文明划分的主要依据和引导文明转型的方向与目标,基于此建构的文明将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新文明。

上一条:胡孝忠、李泰衡:《饶宗颐的礼俗研究及其思想探析》(《民俗研究》2024年2期)

下一条:王家强、郭武:《黎阮时期越南道教“授箓奏职”仪式初探——以<神霄玉格攻文>为中心的考察》(《宗教学研究》2023.4)